撰文|羅奕儒     編輯|蘇于寬     設計|邱泰元

前言#

隨著飼養非犬貓寵物的飼養越來越多,動物的繁殖、買賣市場,似乎也持續熱絡發展中。從專賣的店面、網路、夜市、友人,被繁殖出的動物以各式各樣的型態進入市場,最終到達飼主的手上。

若簡單分為哺乳類和兩爬類來看,小型哺乳類動物如刺蝟、貂漸漸有越來越多飼主和社團提倡「領養代替購買」,由比較資深的飼主先救援、收容被棄養或是走失被撿到的動物,再發布認養資訊,為這些可愛的動物尋找新的家。然而,在市面上,只要找對通路,仍然可以看到一隻又一隻的動物持續地被繁殖、被購買。而在兩爬類動物的市場上,領養的風氣又更少了些,除了爬友間互贈之外,購買幾乎是獲得動物的最大宗來源,甚至當有爬友不希望繼續飼養了,也能夠用低於市價的金額在網路上拋售。

「生命」究竟能不能被當成「商品」生產、販賣,也許需要更多的科學與道德論述來討論,但如果單就買賣這件事來看,目前的寵物市場上,卻因個人慾望、盈利心態、法規的不健全、資訊不對稱等原因發生了哪些問題?又造成了哪些對於動物、飼主、合法賣家的傷害?


市場亂象ㄧ、自由市場競爭下的殘酷#

市場上流通的動物這麼多,有沒有公定價呢?爬蟲專門店的老闆大毅表示,市場上有行情在,但每隻動物依據牠的花色、體型、健康狀況就會有不同的定價,而每家店因為風格、飼養方式、管理方式不同,所以訂價也會不同。「市場是自由的,今天價格定了但客人不買單,不是客人修正觀念,不然就是店家調整價格,一定要有一個平衡。」

以目前市場的行情來看,基因、花紋特殊的個體通常會比較貴,市場接受度高的市場價格也能抬得較高。以蛇來說,台灣人偏好飼養全白的蛇,因此全白的個體就會比較貴。在寵物貂的市場,白化的個體(也就是俗稱的白子)同樣比較受到歡迎,儘管個體的健康狀況可能不如原生色的貂,但價格卻能夠比較高。

另外,野外捕捉的個體與人工繁殖的個體在價格上也會有差異,一般來說,人工繁殖的個體價格會比野外捕捉來得高,但也並非絕對。林思民老師解釋:「哪一個價格比較貴,要看這種動物的產值,也就是生物學上所謂的生殖潛能。」林思民老師進一步解釋,有些動物從野外進入人工飼養環境後很快就可以進入量產,人工繁殖個體很快就會比野外捕捉便宜,但有些動物產蛋量少、性成熟時間長,這種動物從野外抓就會比較便宜,甚至會從野外捕捉成體來繁殖下一代,當子代賣得好價錢時,親代卻慘遭棄如敝屣的命運。

「持續從野外抓,直到野外抓不到,人工價格就會高過野生的價格;但是野外族群卻永久無法回復。這是非常悲慘的狀況,目前東南亞和非洲的幾種龜大概都面對這樣的捕捉壓力。」


千奇百怪,奇寵價格怎麼定?#

物種、基因稀有度、個體健康狀況、個體外觀特色、野外捕捉還是人工繁殖、通路類型、店家飼養管理模式......,都影響著價格的訂定。

而在自由市場競爭之下,若飼主的心態一心想要追求奇特、稀有的物種,又希望飼養的動物便宜、好取得、好養、好照顧,自然會衍生出扭曲市場現況。像是讓基因稀有的個體不斷近親配種繁殖,只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;提供狹小的飼養空間,只為了能增加單位面積的飼養數量;或是使用便宜、陽春的飼料、設備,盡可能降低成本,以提供便宜的個體出售。

然而,在法規層面,農委會動保科江文全科長表示:「目前動物保護法中的特殊寵物業者管理只有針對狗,目前預告要將貓加入,但考量到管理與執行能量,其他動物目前仍未討論納入範圍內。」也就是說,寵物業者的管理實際上就是為一般飼主,不需要有特別的許可證。雖然說,並不是因此就不用善盡其他不能棄養、虐待等動保法的飼主責任,但目前法規的分級概念,使得犬貓之外的寵物在市場上的流通買賣受到的管制、約束相對少很多。


市場亂象二、網路賣家管不著,劣質賣家魚目混珠#

翻攝自臉書社團

網路交易,由於無法在交易前先確認動物的狀況,也無法確切得知動物的繁殖來源與過程、飼養方式,面對生命這本應嚴肅看待的事,似乎蒙上一層不確定的薄紗。就連資深的兩爬玩家蘇樺都表示,目前網路上有非常多買賣的社團,雖然價格可能比較低,但保障也相對較低,不只買家要慎選,動物的健康狀況等也都需要多一點評估。甚至動物在運送過程中也可能受傷或是發生意外,但出了問題卻不容易找到人。「以新手而言,其實比較建議是在店家購買,不只販售的後續服務比較好,通常也都能提供比較適合的飼養建議。」

林思民老師也表示:「網路上目前的現況,就是良莠不齊。」事實上,就兩爬類動物來說,台灣其實有許多非常厲害的飼主,把很多很難繁殖的動物繁殖得很好,像是紅南美蜥、硫磺澤巨蜥、金頭澤巨蜥、黑澤巨蜥等,都是人工不易繁殖,但台灣有成功繁殖出的案例。然而確實也有很多網路賣家,他的動物來源、照顧的方式可能是很有問題的。「你會看到網路上有些人販賣的是國外野外抓的動物,而如果這動物不是保育類或是保育類人工繁殖後代,目前好像沒有法律可以管,也就沒有人去處理,這是目前比較值得擔心的問題。」

然而,站在營利模式的角度,網路賣家確實比實體店家多了許多的優勢,大毅就不諱言,近年來崛起的網路販售模式,對於實體店面而言是相當大的衝擊。以店面來說,不只店租、人力成本比較高、需要申請營業登記、按時繳稅。而以目前的法規制定與執行來看,由於網路販售交易尚未有完備的法規,追蹤、管制的難度也相對較高,儘管有零星被檢舉、甚至開罰的案例,但整體來說,網路販賣的市場仍是存在許多模糊、能鑽漏洞的空間,顏聖紘解釋:「無論是野保法或動保法可能都不容易直接規範不當的網路交易,因為還有資安、通信與商業法規得一併解決。因此目前大概只能針對保育類動物的不法交易進行處理。」

這樣的狀況,卻是造成當政府要加強管制時,這些實體店家便首當其衝,網路上的零星散戶反而管制較少。顏聖紘進一步解釋,事實上,網路交易只要在不涉及動物虐待、流通入侵種、交易瀕危物種,有合理的營利登記,並有現場能夠被稽查,並不是太大的問題。「然而,我們的法律設計並沒有讓合法與守法業者因此獲利,反而讓不守法的業者獲利。因此法律的設計與執行才是最大的問題。」


市場亂象三、暴利誘惑下的走私進口,查緝困難防不勝防。#

單隻要價破百萬的安哥洛卡象龜,經財政部關務署http://web.customs.gov.tw/fp.a... 北關稽查組於本(106)年5月7日查獲馬來西亞籍CHAN姓旅客,以托運行李方式攜帶共3隻,企圖闖關走私入境,經該關稽查組人員攔檢查獲,依法沒入並將涉案旅客移送司法機關偵辦。

在台灣,若是提及動物的走私進口,作為觀賞或寵物之用幾乎是最大宗的目的,也有些是作為中繼站,再轉輸出到其他國家。2017年5月,入關時遭海關查緝到的安哥洛卡象龜,便是被裝在行李中企圖夾帶入關,這種數量瀕危、被列為CITES第一級的保育類動物在市場的行情價甚至可達一隻一百萬台幣,相當驚人。

海巡署查緝員鄭志明先生提到,目前查緝到走私的動物大致可分為兩類,一類是禁止進出口的物種,像是有保育、檢疫、危險性或外來種疑慮,一些鳥類、龜類或是藏獒便是屬於這個狀況;另一類,則是稀有、昂貴的個體,為了逃避入關時的高額關稅而挺而走險,像是比賽級的種鴿、種犬便屬於這類。但事實上,每年破獲的案件在整個走私市場中幾乎只是滄海一粟,有多少動物被走私、有哪些不該進入的動物進來,其實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。

目前在台灣哪些動物能夠進口,那些又被禁止呢?執行上是根據林務局於2013年發布的第一波禁輸入物種名錄,其中包含了有影響生態疑慮或已經對台灣生態造成影響的物種、危險物種等。夏榮生組長表示,在制定與調整進出口物種名錄時,主要考量的因素包含其生存環境在國內是不是有類似的棲地空間、會不會有疾病帶原風險、逸失到野外會不會影響原生物種以及是否有危險性。另外,華盛頓公約CITES限制貿易行為的物種若沒有足夠配額、未被核可通過或是依動物保護法禁止輸入的動物也不能夠進到國外。

那若是動物透過走私的途徑進入,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?首先,若進口的動物是來自於野外的捕捉,走私的高額利潤容易誘使更多人從野外捕捉動物,對於本身就數量稀少的敏感物種,無疑造成保育上的困難。此外,走私的動物未經過檢疫,有很大的可能身上挾帶細菌或是寄生蟲,一旦通過走私進入國內,就很有可能將疾病傳播出去,危及人、動物、農作物以及整個生態環境。

2015年印尼警方查獲24隻已是極度瀕危物種的小葵花鳳頭鸚鵡,被塞進寶特瓶裡試圖走私。翻攝自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7RlJd4mtyg

以動物福利角度來看,走私對於動物本身,更是相當大的折磨。海巡署查緝員鄭志明形容,在走私的過程中,為了確保動物不被發現,必須讓牠們維持在不會發出聲音、不會飄出味道也不容易被看到的狀態,常見的手段像是把動物塞進寶特瓶裡、噴水威嚇或是藏於其他貨物中間,被查緝到時動物的狀態往往是非常不好的。而被查緝到的動物下場又是如何呢?查緝發現後,會交由地方農漁局鑑定,再判斷是否要收容或留做學術研究。然而,鄭志明先生也坦言,考量到檢疫的疑慮,以及後續收容資源的消耗,其實大部分的物種都是遭到撲殺,或許殘忍,卻也是權衡之下的唯一辦法。

目前來看,風險高、問題多,但走私仍是絡繹不絕,最主要的原因,或許來自查緝走私的困難度。鄭志明解釋,若是在海面上的,查緝走私的消息來源往往來自線民的通報,若是要自己隨意去查,簡直有如大海撈針,但目前的檢舉獎金相較於線民承擔的風險簡直不成比例,以檢舉價值100萬的貨物來說,能獲得的獎金大約只有20萬,卻必須必須面對來自走私者或黑道的威脅,而查緝員所能獲得的查緝獎金又更少了,卻同樣面對壓力與危險。在海關處,若是沒有足夠的消息來源,加上人力不足、海關人員缺乏鑑識能力,要想破獲合法掩蓋非法的走私行動中,可以料想效果必定不彰。

2016年11月,海巡署澎湖機動查緝隊在海面上查緝到1000多隻食蛇龜涉嫌走私到中國,數量已稀少甚至瀕危的食蛇龜,每年卻是這樣幾千隻幾千隻地遭獵捕、銷售。(圖片來源:海巡署澎湖機動查緝隊)

結語、市場亂象,其實來自於大家的不重視#

市場,其實就是反映各方慾望的地方。#

覺得走私動物者毫無良心、覺得讓動物反覆近親繁殖很慘忍嗎?但進一步想,每個覺得動物很稀奇、很可愛,隨意地覺得想要購買、飼養的人,也許都推了這些人一把。

這麼說,並不是要把所有的責任推給消費者或是一般大眾,事實上,這些靠著獵捕、繁殖、販賣動物維生的人,若並不是出於喜愛動物,或至少對於生命有著尊重的態度,只是單純的想要盈利,那麼自然會出現將動物視為商品、絲毫不在意動物福利的狀況。

然而,若是大家都能夠接受動物作為一樣「商品」,並且老是希望購買的動物稀有卻要便宜、要好飼養卻又要看起來拉風、希望動物狀況穩定卻又貪圖方便在網路上購買,市場上自然會出現迎合這些需求的商品,但牠們的經營與飼養方式、動物來源,可能並不是我們希望的。

顏聖紘老師便表示:「其實有正常邏輯的消費者都應該知道以動物的健康狀況為最高考量,問題是我們的消費者本身有為數不少的人只貪便宜、不看品質、不講究飼養環境與設備、只想要花錢擁有活體動物。因此這不是賣家單方面的問題,而是一個買賣雙方的共犯結構。」

期望法規制定的更完備、執行得更精準,或許可以遏止市場亂象與劣質賣家的出現,但回歸到問題本身,在飼養動物前,確認自己是不是已經具備充足的知識、是否擁有正確的飼養觀念、是不是願意負擔正常的成本而不貪小便宜,也許才是遏止市場亂象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方式。


Introduction
幫助窩窩走下去

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,
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。


專題分類